 |
|
 |
 |
|
 |
|
西安市灃東新城政通水泥制品廠
電話: 13892882037 13679224788
郵編: 710000
E-mail: xaztsn@163.com
聯系人: 經理
網址:www.cannaplayer.com
|
|
QQ客服:  |
|
地址: 西安市灃東新城大蘇工業園區 |
|
|
|
建材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規劃 |
|
建筑材料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我國建筑材料工業由建筑工程材料、非金屬礦物材料、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產業構成,不僅是房屋建筑、土木工程、交通運輸、水利、電力、能源、化工等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產業,也是支撐國防、航天航空、以及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產業!笆濉笔俏覈娼ㄔO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我國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攻堅時期。改革開放和技術進步,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兩大根本動力。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和《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深化細化“由大變強、靠新出強”發展戰略的內涵,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對建材行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引領作用,為建材行業實現“十二五”發展目標提供有力支撐,制定建筑材料行業“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 一、成績與不足 “十一五”期間,建筑材料行業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共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的成果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獲得建材行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40項、二等獎102項、三等獎88項。 1.一批產業技術裝備成為國家競爭力代表 “十一五”期間,建材行業產生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極大地提升了國家競爭力。以SINOMA品牌為代表的中國新型干法水泥技術已成為國際上“中國制造”形象和國家競爭力的優秀代表,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許多外國政府的高度評價。中國中材、中國建材向包括歐美發達國家在內的數十個國家出口大型成套生產技術裝備,并成為國際上最大的水泥生產線建設工程總承包商。洛玻集團“超薄浮法玻璃成套技術與關鍵設備在電子玻璃工業化生產開發應用”技術成果,開啟了我國浮法玻璃技術生產超薄玻璃、滿足信息產業發展需求的先河,獲得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玻纖開發了年產12萬噸超大型玻璃纖維池窯拉絲技術,其規模創造了玻纖行業世界紀錄;以中國建材國際工程公司為代表的“中國洛陽浮法”玻璃生產技術裝備與工程總承包得到國際市場高度認可,出口許多國家。 2.一批創新成果縮小了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差距 “十一五”期間取得的許多科技成果對促進行業技術進步,縮小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差距發揮了重要作用。武漢理工大學“大跨度拱橋結構鋼管高強膨脹混凝土制備技術及應用”成果應用于包括世界最大跨度在內的數十座鋼拱橋,取得顯著社會經濟效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秦皇島玻璃研究設計院的“浮法玻璃逐級澄清與熔窯大型化成套工程技術開發及應用”成果顯著提升浮法玻璃產品質量,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材科技 “先進復合材料高壓氣瓶制造技術”使我國復合材料高壓氣瓶成為國際知名品牌產品;中材科技自主開發的“兆瓦(MW)級風力發電機用復合材料葉片模具和制造技術”成果引領我國風電葉片制造技術發展,中國復合材料集團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率先開發出3 MW 、5 MW級大功率風力發電機葉片,滿足了大型風電發展需求;中國建筑材料研究院“高性能低熱硅酸鹽水泥(高貝利特水泥)的制備及應用”成果用于三峽大壩等重點工程,獲2006年度國家發明二等獎。此外,盾構鋼筋混凝土管片在地鐵和隧道工程中的應用、高鐵用高性能無砟道板制造技術、高速列車風擋玻璃等一批成果在國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為建材行業的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和我國重大工程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3.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為綠色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十一五”期間的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為行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和重要支撐。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等單位取得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及工程化應用”和“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重大配套裝備研制和工程化應用”成果,在水泥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水泥生產節能減排水平,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十一五”期間,以中材節能為代表的自主開發的中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低溫余熱發電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應用,為水泥行業節能減排做出了重大貢獻;與此同時,中材國際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南京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開發的新一代熟料燒成節能新技術、新型無球化粉磨節能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置廢物技術正在發展成熟,形成了引領水泥行業綠色節能環保發展的新浪潮。中國新型建材工業杭州設計研究院率先開發的玻璃窯爐煙氣余熱發電技術,引領了浮法玻璃窯爐節能減排的發展。中國玻纖率先開發的玻璃纖維池窯拉絲全氧燃燒技術引領了玻纖行業節能和氮氧化物減排的發展。 在資源節約,循環經濟發展方面,建筑陶瓷磚的薄型化和衛生陶瓷潔具的輕量化技術成果,正在引領建筑衛生陶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各種工業廢渣與副產物、建筑垃圾等在水泥、混凝土、墻體材料、陶瓷、磚瓦等產業中的無害化、資源化再利用技術的發展,顯著提升建材行業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4.行業技術創新基礎建設與資源開拓取得較大進步 截止“十一五”末,建材行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余家,擁有重點實驗室5家。此外,大中型企業基本上建立了企業技術中心。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從項目組織申報、課題論證、科技成果評審鑒定和推介、建材行業科學技術獎和技術革新獎評獎、國家科學技術獎的推薦、行業科技發展報告、行業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建立系統的工作體系,與國家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等政府主管部門建立了工作關系,為行業和企業技術創新發展提供了有效服務。 5.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來看,建材行業目前的發展還沒有從根本上完全脫離依靠投資增量擴張和以生產要素驅動的發展模式。主要產業的產量早已位居世界第一,但整體而言,產品種類、檔次、性能、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中低檔產品較多,技術含量相對低、效益比較差。產業集中度低、能耗高、資源消耗大、環境負荷重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資源能源環境的瓶頸約束日益顯現。這種狀況根本上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技術創新力度不夠與資源缺乏所致。從技術創新與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原因可歸納于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研發與創新缺乏明確的目標和頂層設計。缺乏行業宏觀的科技創新指導目錄,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創新資源配置與急需解決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問題未能緊密結合,新興產業和重點產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缺乏先進技術和新產品支撐。 (2)“拿來主義”思想主導,自主創新投入嚴重不足。大多數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遠遠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水平,達到3%以上水平的企業更少,未能發揮技術自主創新的主體和主導作用。許多企業雖重視“靠新出強”,但對自主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認識,指導思想還是“拿來主義”,不愿對自主創新加大投入,期望通過技術引進走“捷徑”。由于發達國家已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靠引進技術發展這條路越走越窄,產業核心和關鍵的技術裝備長期短缺,發展受制于人。 (3)科技資源配置效率較低,自主創新成果少。國家財政對科技創新工作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全行業獲得的科研項目經費總量不斷增加,但科技資源配置的效率較低,有產業化前景的成果很少。一些項目無疾而終,或有花無果。一些企業僅僅滿足于成功拿到項目,把獲得國家的經費多少當作成果大小。由于缺乏原始創新能力,企業技術開發多為模仿、復制或技術集成。因此,一些企業的技術、裝備和產品在國外參展中被訴侵權時有發生。 (4)科技經濟“兩張皮”問題沒有真正解決,產學研結合相脫節。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和成果產業化開發體制和機制尚未建立,一些轉制院所,甚至企業內的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研機構的研發選題并未圍繞企業和行業發展重大需求,一些成果華而不實,一些成果因不能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失去“時效”,不能支撐企業的持續發展和核心競爭力提高。 (5)缺乏高層次的科技領軍人才。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沒有一流的人才不可能取得一流的成果。大學建材專業教育已長期缺失,行業發展高層次專業人才嚴重缺失。此外,一些企業不重視人才,不能開闊視野廣納人才和不會善用人才也是造成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我們必須直面這些重大問題,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在“十二五”期間,奮發圖強,專心專意地著力科技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依靠技術進步推動建材行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
|
發表時間:〖2012/11/26〗 瀏覽次數:〖1755〗 |
【關閉】 |
|
 |
|
|